2022-09-19 来源:《求是》2022/18 作者: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鲜明提出“三个一以贯之”的要求,第一条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体现了强大的政治定力和深远的战略考量。我们要深刻领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要求,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一、聚力党的理论和实践主题、把伟大社会革命接续推向前进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持续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其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从党的十三大到十九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大会报告的主题词,彰显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也标示了党和人民扭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生动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实践中得来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革命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为基础,不仅仅是一种破除旧的政治上层建筑的社会运动,更是一种新的社会建设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对怎样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长期探索,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实质上都是以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为根本目的的革命性实践,都是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社会革命的不同阶段。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上也是继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充分体现了伟大社会革命的性质和特征。比如,坚持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推动了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深刻革命,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明显改善;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人民军队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全面从严治党是伟大的自我革命,党内政治生态展现新气象,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等等。这一系列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丰富了伟大社会革命的时代内涵,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革命性本质。
一场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经过几十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同时,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还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的难题,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还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同时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全党同志必须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勇于把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继续推进下去,决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决不能因为成就而懈怠,决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更加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二、顺应中国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道路,关键要看这条道路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能解决问题的,才是行得通的。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就是要实现伟大复兴,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所归结起来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这个追求和夙愿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个饱含智慧、意蕴深远的重大论断,经受住了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必须牢牢把握、自觉践行。
历经风雨沧桑,铸就苦难辉煌。近代以来,从“路在何方”的苦闷彷徨到“路在脚下”的自信豪迈,“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在国家积贫积弱、人民生灵涂炭之际,为了实现伟大复兴,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但都没能“修成正果”。唯有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上下求索,坚持独立自主探索实践,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党心军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今天,我们离民族复兴的梦想从未如此之近,一个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我们更加清醒而坚定: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十四亿多人口的大国推进民族复兴,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也不可能仅凭想象或“教师爷”的颐指气使设定前行道路的标准化版本。必须牢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这条道路更不容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我们看准了、认定了,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夯实应对世界变局的战略基石,以自身发展的稳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洪流不可逆转地奔涌向前。
三、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深刻改变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必然要求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社会主义思想从提出到现在已有五百多年,从这个长历史过程来考察,就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脉络,更加充分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月曾提出审视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六个时间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将科学社会主义推向新阶段。世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成功到多国发展、从遭受挫折到逐渐振兴的历史轨迹和运行规律深刻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源于科学社会主义又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一个重大历史课题。列宁作出开创性探索,领导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社会主义失败论”“历史终结论”一度甚嚣尘上。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使社会主义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由于社会主义在中国不断成功,冷战结束后世界社会主义万马齐喑的局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扭转,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竞争中的被动局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扭转,社会主义优越性得到很大程度的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忠实信仰者和坚定实践者,坚持用唯物史观和大历史观分析历史演变机理、探究历史发展规律,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人类进步的一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当今世界仍然处于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大时代,我们正在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从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曲折向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焕发勃勃生机的转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等“逆流”不可能从根本上逆转历史发展大势。我们要在乱花迷眼中保持战略清醒,在乱云飞渡中增进战略睿智,始终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主动,坚定地向着科学社会主义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
四、进一步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必然要求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战略作用和伟大贡献,为我们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指引。
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党和人民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独立自主开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目标和方向,具有许多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新中国在几十年时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党和人民开创的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只有遵循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才能实现现代化的神话,提供了现代化的全新选择。
彩虹总在风雨后,美景须在险峰观。新征程上,我们还面临着尖锐复杂的风险挑战,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风雨无阻向前进。党的二十大要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重点部署未来五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为人类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执笔:刘光明)
责任编辑:赵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