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12日 15版) 作者:朱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新时代对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提出了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是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社会整合力量协同推进。
近年来,为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宁波市积极拓展高校思政课建设格局,整合全社会的育人资源,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开创了“知行新说”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体系,推动形成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理念引领 知行合一融入时代新说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需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挖区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思政教育资源。
知行合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修身养性、立德树人的重要思想和道德资源。文化滋养心灵,文化涵育德行,文化引领风尚。宁波市探索实施的“知行新说”——百名兼职思政导师进高校活动,其精神内涵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传承知行合一精神,更有效地履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知”是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和确立的价值信仰;“行”是对社会实践的了解把握及对相关所“知”的求证践行;“新”既指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也指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探索;“说”是将宁波奋力建设“国际港口名城”、积极打造“东方文明之都”的火热实践引入课堂,以鲜活灵动的话语体系“说”思政。
“知行新说”思政教育活动既融合渗透了民族精神的精华,又集中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相融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与宁波城市精神相契合,是宁波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新模式和大学生实践成长的新平台。
队伍创新 百名导师加入思政队伍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需要汇聚办好思政课的社会合力,拓展思想性、理论性资源供给。
“知行新说”吸纳社会各界人士兼职加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队伍,兼职导师由宁波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各领域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社会知名人士等组成,形成更大范围和声势的全员育人格局。
兼职导师长期奋斗在宁波改革开放和转型发展前沿,对宁波怀有真挚的情感,所讲授交流的内容乡土气息浓郁、地域特色明显,深受当代大学生喜爱。他们采用宣讲对谈、导师结对、现场实践等方式,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道理、情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宁波实践的现实、事实,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被高校师生誉为“有泥土味的家常话,有人情味的思政课”。
通过兼职思政导师与大学生面对面互动交流,以导师自身立德立身立行的感悟和创新创业创造的经历为主要交流内容,开展实践案例分享,全方位弥补了现有学校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在知识面、社会实践经历上的局限,有利于全员育人局面的形成。
理实融通 宁波实践联结两个课堂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需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推动社会大课堂带动思政小课堂扩容提质。
“知行新说”从思政课程建设和实践要求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宁波实践结合起来,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思政课程建设结合起来,建设了一批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各地充分利用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的优势,利用宁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传承地、改革开放先行地的优势,大力开发地方课程。
课程着力凝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宁波实践中有关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建设的实践样本,逐步形成一个动态丰富的实践教学专题。兼职思政导师通过讲述中国故事、宁波故事、身边故事,夯实了思政课教材体系,鲜活了思政课讲授体系,让高校的思政教育紧贴时代,更接地气,更加生动。实践基地根植浙东大地,创设了丰富的实践育人场景,向当代青年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彩画卷,打造校、政、企协同联动的实践育人共同体。青年学子在深入了解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坚定信仰。
互联网+ 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需要更加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用互联网手段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
围绕“知行新说”创新实践,建设宁波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形成实践教学资源库共建共享机制。平台把握“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精准对接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需求和行为规律,推动网络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打造网上自主学习、信息传递、教学管理、在线交流讨论等集成式思政教育教学辅助系统。
“知行新说”思政教育活动借力主流新媒体,把论坛、讲座、访谈以视频、文字等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呈现。平台还向全市教师征集各类思政课优秀教学案例、优秀课件、微视频等教学资源。教学资源通过新媒体直播和互联网传播,形成宁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库,并以积分制和学分制供师生课堂教学和课外自学,不断扩大受益面和影响力。平台开辟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之外的“第三空间”,实现了从“面对面”的思想碰撞到“键对键”的价值引领。
(作者:朱达,宁波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