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想理论 >> 正文

弘扬中原人文精神 凝聚强大精神动力

    时间:2019/02/05 15:33:51  点击数:  来源: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人文精神是文化的内核,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发展繁荣的内生动力。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原人文精神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远影响。要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把弘扬中原人文精神作为加快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抓好,努力为打好“四张牌”、让中原更加出彩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强化顶层设计。近年来,省委持续实施中原人文精神“五大工程”,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了精神支撑。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弘扬中原人文精神顶层设计方面,我们还有不少提升空间。必须立足中原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形成弘扬中原人文精神的“一盘棋”效应。一是建立整体规划。河南省出台了《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案》《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但这些文件中弘扬中原人文精神的内容还不够系统全面。必须深入调查研究,梳理相关文化资源,制定弘扬中原人文精神整体规划。二是打造龙头品牌。黄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要源头,其蕴含的“中”“和”精神早已成为民族心理认同。建议抓住这个“牛鼻子”,将其打造成为中原人文精神的龙头品牌。三是形成联动效应。要坚持以黄帝文化为统领整合全省各类文化资源,让黄帝文化、伏羲文化、殷商文化、河洛文化等资源在联动发展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创新载体平台。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们对精神生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必须着力载体平台创新,更加生动地展示中原人文精神,不断丰富和持续弘扬社会和谐、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一是创新中原优秀文化展台。除了充分利用博物馆和文化遗存展示中原文化,通过古籍整理和经典出版传承中原文化,还要实施“互联网+中原文化”工程,推动文化资源数据共享。二是创新中原文艺作品舞台。搭建“草根化、接地气”的表演舞台,通过戏剧、文学、书法、摄影、杂技、民间文艺等具有中原特色的艺术门类,推动文艺普及,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三是创新学习先进典型平台。要构建起便于人民群众沟通互动的学习平台,以豫剧、河南坠子、河洛大鼓等形式传播以焦裕禄、史来贺、任长霞为代表的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迹,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拓宽实践渠道。文明健康向上的中原人文精神对于我们建设经济强省、打造“三个高地”、实现“三大提升”具有激励和促进作用,必须拓宽中原人文精神的实践渠道,激发中原儿女改革发展的蓬勃活力。一是融入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过程。把弘扬中原人文精神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在日常治理中鲜明彰显社会主流价值。二是融入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各环节。把弘扬中原人文精神作为文明城市创建和百城提质工程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各种道德实践和文明创建活动,强化中原人文精神对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创建的牵引功能。三是探索“互联网+中原人文精神”的传播路径。有效发挥互联网平台的传播作用,制作和推介以弘扬中原人文精神为主题的视听材料,在网民聚集的论坛、贴吧、公告栏、群组讨论中有针对性地投放弘扬中原人文精神的相关内容,增强中原人文精神的感召力、影响力。

      构建长效机制。当前,河南省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建立起弘扬中原人文精神的长效机制,源源不断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文滋养和精神支撑。一是构建长效培育机制。立足新时代中原人的社会实践和精神风貌,持续培育昂扬向上的奋斗意识、海纳百川的博大情怀、崇尚科学的求真精神、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纯朴坚韧的人格操守。二是构建长效引领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党员干部的人文素养,通过有境界有涵养的干部队伍影响带动人民群众,形成善良友爱、乐观进取、包容大度的中原民风。三是构建长效践行机制。坚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把中原文化精神持续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文明行为,增强中原人文精神的实践性、传承性和持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