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善行义举 >> 正文

46年她只做一件事 ,为农民放电影

    时间:2017/04/25 15:49:11  点击数:  来源:


    郭建华,女,19537月生,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人,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开封市祥符区电影公司党支部书记、经理。

    一块银幕,伴随着郭建华从青春走向白发,46年,她为着一种事业而执着坚守,为农民放电影,成了她毕生的追求!她带领的电影公司被中宣部评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全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先进集体”,她本人被国家人事部、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被中共河南省委授予“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并受到了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接见。

    1971年,18岁的郭建华成为开封县电影公司的一名放映员,从此,46年坚守着农村放映这块主阵地,坚守着一块普通的银幕痴心不改,越干越有劲。

    三次亮相央视《新闻联播》多次被中央领导接见

    “让农民尽快实现精神粮食和物质粮食双丰收”,这是郭建华在全国第十二届五次会议上的建议。

    201732日的《新闻联播》报道《人大代表陆续抵京 信心满怀迎接盛会》中,全国人大代表、开封祥符区电影公司党支部书记郭建华受访镜头时长达12秒。在这12秒里,郭建华信心满怀地说:“我这次带来的建议,主要是围绕文化自信、小康中国、富美乡镇主题,让农民尽快实现精神食粮和物质食粮双丰收!”这已是郭建华第三次亮相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了。

    早在20143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兰考县考察,在他接见的5名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中,其中一名就郭建华。见到习近平总书记后,郭建华讲述了自己坚守送放电影阵地的原因。她说这个坚守,源于电影《焦裕禄》里的一个镜头。“风雪中,焦裕禄拉着板车走到一对老夫妇的家里,坐在炕头上亲切地说,‘老大爷,我是您的儿子,要过年了,我过来给您送点粮食’。当年焦书记拉着板车在风雪中给老百姓送救命粮,就是在他的精神感召和鼓舞下,我坚守农村,为人民输送精神食粮。今后我还要带领着放映人员,为老百姓放映更多的电影,让焦裕禄精神能代代传承”。

    46年没干完一件事——为农民放电影

    郭建华把能为群众多放映一部好电影,能让群众多看一场好电影,作为人生道路上最大的幸福和乐趣,她所走过的人生路都是用一部一部电影摞起来的。

    46年来,郭建华经历了农村电影放映市场的艰难与辉煌,她的放映交通工具从拉板车到开汽车,放映片源从黑白到彩色,放映设备从模拟到数字,放映场所从村头麦场到全省广场院线,放映机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她也从当年的放映员的小姑娘到今天成为放映电影的老太太,她一路见证了中国农村电影放映市场的变迁。她当放映员的21年里,为群众放电影13000多场,在她1996年当经理至今,已为乡亲们亲自放映和组织放映电影近18万场,观众达2.5亿次。上世纪七十年代被乡亲们称为“放电影的好闺女”,九十年代被孩子们称为“放电影的好妈妈”,新世纪被称为“放电影的老太太”,用她质朴的话说:“我40多年来没干完一件事——为农民放电影。”

    为解决农村及山区看电影缺少场所这一难题,郭建华用了3年时间先后北上南下,往返于北京、上海、西宁等城市之间,咨询专家,查找资料,经过108次的反复试验,终于组织研制出了功能完善的“春雨”牌活动电影放映篷,并在国家“2131”工程和“西新工程”招标中连续中标,被师生们称为“搬进校园的电影院”, 目前,全国已有18个省份的360个市、县电影公司用上了“放映大篷”,被电影界同行称之为“买一个放影篷,走出一条影教结合路,救活一批电影人”。郭建华被誉为全国闻名的“大篷经理”,被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赵实誉为“中国电影发行放映界三朵金花之一”。

    舍小家为大家   她为电影事业奉献一生

    事业成功的背后郭建华付出了太多太多,家庭也失去了太多太多。她们一家与她心爱的电影事业也结下了不解之缘。1978年,国产优秀影片《列火中永生》刚在农村上映时,为了满足群众看电影的欲望,当时已经身怀大女儿的她每天要和放影队一起到三个村放映,当放至第18个工作日时,由于过度劳累,大女儿早产了,乡亲们急忙把她送进医院,当她丈夫赶到医院抱起生命体征微弱的女儿时,这位军人出身的硬汉子禁不住潸然泪下,怀抱女儿轻声唱起了《红梅花儿开》来安慰她,她当时给女儿起名叫红梅。

    无独有偶,郭建华的二女儿是1982年在大型戏曲电影《包青天》的放映场上出生的,这部电影有句唱词叫“雪里梅花耐霜寒”,她丈夫就给二女儿取名叫雪梅。

    让郭建华终身难忘的199929日(腊月二十四)晚上,在她为做好春节前的电影放映工作,带领职工走村串户,废寝忘食,连续工作87天后回到家时,才发现母亲已经离她而去了,她母亲当时就跟她住在临时租赁的房子里,87天里因为工作,她没有给老人家做过一顿饭,都是靠女儿和一位朋友的姐姐照顾。那时,妈妈还常劝她说:“你带领几十口人不容易,穷家难当,要职工做到的,你一定带头做到,要大家下乡,你一定带头下乡,你赶快走吧!我不要紧,我等着你。”她泪流满面的离开了母亲,没想到等她再回来之时却是与母亲永别之日。除夕之夜,面对万家灯火,听着家家传来的鞭炮声,她们家里却搭起了祭母的灵堂。

    1999年中秋节,她下乡安排电影场次,又赶到三个职工家里慰问,晚上10点多才回家。桌上放着一张纸条,是上高中的女儿留给她的。上面写着:“为什么中秋月圆我家不圆?妈妈,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我今天都回来三趟了,别说吃团圆饭了,连人都找不到。妈妈,我走了,衣服我替你洗好了放在床头别忘了换。请妈妈保重身体。盼望妈妈的女儿,雪梅。”看完女儿留下的纸条,她禁不住泪流满面。

    她的事迹感人至深,被群众广为传颂,中央和地方媒体还把她的事迹拍成专题片进行报道。2008115日,河南省文化厅下发文件,要求全省文化系统向郭建华学习。她的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庆祝改革开放30年新闻栏目《经典中国.辉煌三十年》中播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媒体也多次对她的事迹进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