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多所大学发现,国家资助体系能让贫寒学子安心学习
虽然清贫些,但内心很温暖
本报记者 赵婀娜 朱佩娴 侯琳良
2015年08月13日07:3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随着高校各批次录取陆续结束,许多学子已经收到了录取通知书。而每到此时,总会出现一些“寒门学子上不起大学”的声音。殊不知,“上不起学”在近几年基本已成过去式。
从2007年我国建立健全普通高校和中职学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开始,特别是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到2014年,我国已经密集出台了一系列资助
政策措施,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覆盖各个学段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已基本建立。记者在河南437ccm必赢国际首页欢迎您、湖南农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调
查发现,贫困生均能获得有效资助。这意味着,寒门学子在大学里或许会过得清贫,但只要肯努力,安心地完成学业并不是问题。
入学前
微信微博宣传、教师上门家访……提前宣传资助政策让贫困生家庭眉头舒展
虽是暑假,湖南农业大学学工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李珊却格外忙碌。这几天,她不时点开一个“湘农助贷交流”QQ群,帮一批即将进入湖南农业大学的大一新生释疑答惑。
“群里都是贫寒学子,他们可能在为学费犯愁。我们介绍、解答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希望能帮到他们。”李珊说,学校还发动了学生干部,通过“湘农学生在线”微信公号、农大贴吧等各种途径,广泛宣传国家助学贷款等资助政策。
湖南农大在给新生的录取通知书里,附上了一份资助政策宣传手册。“目前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比较完善,我们用心指导,贫寒学子大可安心跨入校门读书。”李珊说。
今年24岁的郝建海,是湖南农大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大二学生。暑假前夕,在学校的组织下,他登陆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信息网,申报了7100元贷款。“通过高校和银行审核之后,到家乡教育局再签署一份合同,开学之后的学费和住宿费,就有着落了!”郝建海说。
郝建海来自山西大同县农村地区。2013年8月,他拿到了湖南农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一年6500元的学费让家里“十分吃紧”,但早在高三时,他就通过高中老师了解到国家助学贷款的相关信息,一进大学便申请了贷款。
清华大学的老师会利用暑假时间,提前到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家里了解生活境况。这项家访工作从1999年开始,已经坚持了十几年。
马晓君2014年考入清华大学宏志班,家中以种地为生,还有患病的奶奶和读高中的弟弟需要照顾,经济较为困难。她收到的录取通知书中,附有一张
《2014年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来校报到交通费用申请表》。由于路途遥远,小马申请了500元的路费补贴。经毕业中学签字盖章,前来家访的清华老师直接将小
马的申请表带回清华大学资助中心,学校通过为新生统一办理的银行卡为小马发放了硬卧路费。考虑到入学当月开销较多,学校还一并为她发放了第一个月的生活
费。
报到后
绿色通道、国家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原本以为会灰暗的大学生活过得很精彩
邓金龙来自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任集乡的一个农民家庭,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一直靠外出打工赚取微薄收入。去年夏天,邓金龙考入河南437ccm必赢国际首页欢迎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父母既高兴又犯愁:“家里实在紧巴,娃的3600元学费和800元住宿费还没凑齐。”
“报到时,十分忐忑,害怕被学校劝退。但辅导员告诉我,有好多方法可以缓交或者减免学杂费。”邓金龙填写了一张学校关于家庭情况的调查表,到村委、乡民
政局、县民政局确认、盖章后,交到辅导员手中。没过几天,就通过绿色通道,办理了学费缓交手续,顺利入学的同时还免费领取了一套暖水瓶、水杯、饭盒、脸
盆、洗发水、香皂等生活用品,解决了部分生活难题。
开学初期,在辅导员指导下,邓金龙先是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很快交清了学费和住宿费。寒假前,他又获得一等国家助学金4000元,解决了大部分生活费,“班里有12名同学获得了国家助学金,其中有3名拿的是一等。”
根据专业特点,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为邓金龙安排了一个勤工助学岗位,在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办公室做老师助理。“这既解决了我的生活难题,又能结合自己的专业,学到一技之长。”
有了国家与学校的资助,邓金龙的求学之路并没有想象中艰难。“虽然清贫些,但内心很温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业,对社会有所贡献。”邓金龙十分
乐观。学习之余,邓金龙还是校园活动的积极分子,先后荣获校党课演讲比赛三等奖、河南省大学生“诚信校园行”微传播作品设计大赛视频类二等奖等荣誉。邓金
龙说:“本以为因为家庭贫困,大学生活会很灰暗。但没想到,有国家和学校的资助帮助,我的大学生活也能多彩多姿。”
个性化
定制农村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等特色计划……针对性的帮扶让资助效果更到位
罗双双是北京大学哲学系2011级本科生,现任北大学生服务总队秘书长。2011年入学的第一天,她作为北大学生资助政策“燕园领航计划”的受益者,成为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的领航学生。在领航老师的鼓励和关怀下,燕园中的这只小燕子飞得更加有力。
“燕园领航计划”不是个例。除了规定动作,近几年,不少高校也出现了有个性、有针对性的帮扶政策。
从2006年起,北京大学每年会对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情况进行全面的问卷普查,并通过专项需求调查、深度访谈、座谈会、家访等形式,深入了解学
生的需求差别,及时跟踪需求变化。针对毕业生,实施“燕翔计划”,通过代偿政策引导学生面向基层艰苦地区就业;关注重点群体,分别面向农村学生、少数民族
学生、女生实施农村学生关爱计划、雪域阳光计划、彩虹工程等特色资助。
“我们现在说得更多的是发展型资助,除了给学生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等基本的保障外,也关注贫困生的成长和发展,能够密切回应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北京大学学生资助中心主任杨爱民说。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在尝试“全过程”的个性化资助。对本科一年级新生主要给予国家助学贷款和助学金资助;对二年级学生适当鼓励参加勤工助学;对三年级
学生,侧重对其进行能力培养;对四年级学生,尽可能为其提供勤工助学和实习机会,增强就业能力;对研究生,侧重将科研能力与勤工助学、实习、就业相结合。
接受资助,然后更积极地帮助别人,是很多贫困生的共同特点。在北大的时间里,罗双双除了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专业学习上,还参加了学生服务总队,关怀社区老
人、呼吁环境保护、为山区儿童募捐……“我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心怀感恩,也愿意将这份关爱传递下去。”罗双双的话,代表了很多寒门子弟的心声。
《 人民日报 》( 2015年08月13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