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这是我国首次在政策层面提出建设世界一流职业院校的目标,出现在2014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当中。如何落实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对高职院校来说,任务紧迫,形势严峻,亟待探索。
形成中国职业教育模式和标准
科技是影响未来教育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当前,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形成从宏观到微观各领域的智能化新需求、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甚至社会结构,也给职业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面对人工智能发展大势,以及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高职院校如何主动转型以适应时代的要求?能否在转型中建设世界一流职业院校?是我们必须面对、必须答好的时代命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高校建设时一再强调,要认真学习、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但更关键的还是坚持中国特色、扎根中国大地。考察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职业教育的产生、发展和职能都是由工业化的进程所决定的。工业化时代,人们公认职业教育的世界一流在德国。其根本原因是职业教育为德国二战后经济快速崛起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德国经济稳步增长作出了世界公认的贡献。同时,德国人能够总结出“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而且不遗余力地将这一模式向全世界推广,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世界很多国家也都复制了这一模式。
我国建设世界一流职业院校,其逻辑起点是在应对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给职业教育带来的挑战中,形成中国自己的职业教育模式和标准,其核心是扎根中国大地,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一流贡献,其重点是拥有一流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关键是形成一流的国际影响力。
一流职业院校要达到一流标准
一流职业院校要有一流贡献。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反应最为灵敏、贡献最为直接的教育类型,是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要紧跟技术前沿,与世界一流企业或行业领军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制定专业标准,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培养适应智能时代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我国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高端制造业提供人才支撑。要大力开展双创教育,激发企业家精神,不仅要培养能就业的人才,也要培养能够创造就业岗位的人才,不仅要让一部分人才能够创业,也要让一部分人才能够以创业的精神投身就业,汇聚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能。要增强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和产品研发的能力,在科学的技术化以及技术的产业化链条上找准自己的位置,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要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广泛开展职业培训,打造市民终身教育学校,加快建成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一流职业院校要有一流影响。职业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21世纪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建设世界一流职业院校的必由之路。要加强与职业教育国际组织的合作,充分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的国际组织体系,“借船出海”,搭建国际平台,举办国际论坛,向国际职业教育界发出“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增进交流、共享经验。要充分利用好职业教育国际联盟平台,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机构合作,定期举办“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要加快职业教育走出去的步伐,积极稳妥推进跨境办学,通过“走出去”支撑我国企业在海外的发展,特别是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提出的“在非洲设立10个鲁班工坊”要求,组织创建一批鲁班学院(工坊),重点培养技术技能与传播中国文化。要借鉴和吸收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经验,开发一批职业教育标准、模式,为我国高端制造、精密制造、智能制造培养一流技术技能人才。要加快建设一批境外联合培养品牌项目,扩大联合培养规模,提升合作办学质量,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一流职业院校要有一流文化。纵观世界一流高校,文化是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灵魂,文化竞争力已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中国共产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也是我国文明建设的楷模。职业院校是产业工人的摇篮,培养的学生是我国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要努力挖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工匠精神”,教育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导他们投身“两个百年”的伟大实践,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依靠力量。要充分挖掘产业文化、工业文化和地域文化特点,梳理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跨越发展的内涵,凝练本地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文化建设特色,彰显职业教育为区域发展服务的独特文化符号。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用工人阶级先进思想和模范行为武装学生进而影响和带动全社会。
建设世界一流职业院校绝非一日之功,也绝非哪个学校一家之事。需要政府高度重视,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国家制度框架,大力营造重视技术技能人才的良好社会环境;也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参与,共同承担起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形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更需要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在服务制造强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打赢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战略和“双创”等重大战略中有所作为,为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价值链贯通融合作出示范探索,为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